黑洞照片看過但有看懂嗎?從黑洞開始認識宇宙!-PanSci 泛科學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黑洞五問」你的答案,我們在之後在留言處也會放上解答-++
很多人以為黑洞就是宇宙中的無底洞,但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他的心,你會發現你會訝異,他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誤)其實黑洞也有他的巧妙之處,這種突破物理法則、超越人類認知的天體,才沒這麼簡單!
近二十年來,科學家結合推論與觀測,漸漸的拼湊出黑洞的全貌。電影《星際效應》就請到物理學大師基普索恩(Kip Thorne)親自計算,模擬出逼真的黑洞場景,影迷們紛紛陷入黑洞的世界。2019 年與 2021 年,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接連發表第兩張黑洞照片,一再掀起黑洞熱潮。專家對黑洞的認知一再擴充,流行文化對黑洞的描繪也越來越腦洞大開!
來呦,上車吧!喔不,上太空船吧!我們帶你去黑洞逛逛,讓他吸走你全部的注意力!
0:00《星際效應》的黑洞
0:19 究竟黑洞長怎樣?
1:06 奇異點
1:33 事件視界
2:03 光子球層
2:51 吸積盤
3:30 噴流
3:46 其實黑洞並不黑!
4:13 最直接的黑洞圖像證據
5:35「黑洞五問」測試你是不是黑洞狂粉
※特別感謝※
林彥興——EASY 天文地科小站主編、清大天文所碩士生,努力在陰溝中仰望繁星
延伸閱讀:
毀滅與新生:超大質量黑洞觸發的恆星形成
解析黑洞的種類與結構!——黑洞旅行團,出發!(中)
恆星將如何死去?——《解密黑洞與人類未來》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38887
PanSci泛科學與你探索公眾議題中的科學、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新發現!
頻播放長度06:25
視頻發布於2022-04-04 19:00:33
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_LhGObJjs
我比較好奇的是地球所在的銀河系是不是正被某巨大黑洞的強大重力牽引著慢慢繞著漩渦等著被吸入
除了我們銀河系中心那顆超大的,銀河系內也有許多黑洞。而由於我們銀河系跟仙女星系在相撞路徑上,所以…
巨引源
@PanSci 泛科學 下個影片的題材?!
@Soar 蠻適合
A1.用相對論預測黑洞的存在,因為是預測的,所以才會想觀測真實的黑洞
A2.太陽的質量不夠靠自己的引力變成黑洞,不過如果被黑洞吞噬應該也算變成黑洞吧XD
A3.沒聽過不知道XD
A4.我覺得AB都是必備條件吧?
A5.黑洞本身是暗的甜甜圈是吸積盤
只要知道霍金馮賭必輸就好XDDD
他每次都賭跟自己研究結果相反的答案XDDD
這樣他輸了 代表他的理論是正確的
他贏了 至少有拿到賭金當做補償XDDDD
Q1:B 最初叫做暗星 是先有理論 再推算出形成條件 後來才發現的
Q2:B 不會 除非太陽突然跟別的恆星合併 不然形成中子星都需要1.4倍太陽質量 更別說黑洞 太陽晚期應該會變成白矮星
Q3:A 我記得 霍金馮賭必輸 但他都輸的很開心 因為他都賭跟他計算結果相反的答案
Q4:以上皆是 一來M87* 不在隱匿帶 二來是使用全世界的雷達波望遠鏡影像合成的 可以說是用一個地球軌道般大的望遠鏡觀測到的
Q5:B 引力透鏡效應會讓背後的光彎過來被我們觀測到
而且我記得 太陽變成紅巨星時 會拋灑大量物質 到白矮星階段時應該會比現在輕的多才對 這樣算下來 要突破電子簡併壓跟中子簡併壓形成黑洞或中子星就更困難了
專業…強!
我只是個黑洞的粉絲
你有點厲害啊?,我都不用找答案了哈哈
想請問黑洞是否有可能是剛誕生的恆星或正在形成的恆星階段呢? 恆星或星體不可能從零產生, 是否星體誕生最初就是以黑洞方式吸取周圍一切物質最後形成星體呢?
恆星的誕生 是星雲中的分子在引力作用下 利用碰撞跟摩擦慢慢消耗掉自身的動能跟位能後收縮的
黑洞的誕生機制 是由於恆星的質量太大 一路融合反應到鐵原子
因為鐵原子要再往上融合 是要吸收能量 而不是釋放能量 所以沒有足夠的能量平衡 恆星就會在重力作用下會瘋狂塌縮
如果塌縮下來質量小於1.4倍太陽質量 電子的簡併壓力會平衡住 就會形成白矮星
大於1.4倍 電子簡併壓也撐不住 電子就會被壓入原子核 電子跟質子融合就會釋放大量能量 從而爆炸 這個過程就是超新星爆發
爆炸後 核心就會形成中子星 外圍的分子可能就會被炸到宇宙中
此時中子星 就是依靠中子簡併壓撐著不繼續攤縮
如果質量大到連中子簡併壓都撐不住(有點忘了 不過我記得要2倍多的太陽質量) 就什麼也阻止不了引力 最後就會直接塌縮城黑洞了
所以黑洞是死亡的恆星 而不是誕生的恆星
太棒了! 完整論述,編輯全體掌聲不斷!!!!
@PanSci 泛科學 第一次留言被置頂 XD
看來也是看了許多科普影片、文章
還是說是真的是天文學者?
@IBN5100sg 看了很多科普資料的物理系畢業生XD
有沒有可能黑洞本身就是星球的中心點,這些現象都是星球正在形成的進行式?
花費數千萬或數億年的時間,慢慢凝聚成一顆有重力的星球
您好,想問個困擾已久的問題,黑洞周圍有吸積盤,外型像個光殼,那不是代表黑洞它在人眼裡看起來應該是一顆光球嗎?為什麼照片裡還是能看到中間是黑色的部份?而不是一整顆發光體?
這問題很棒!就跟地球其實是橢圓型(赤道周長比較長)以及土星環存在的原因一樣,因為自旋。自旋速度很快的大質量黑洞,會形成吸積盤,顧名思義是個盤,不是均勻罩在黑洞外。這個盤會因為空間被扭曲,而不像個單純的盤。
有關這個問題,可以參考這個影片的解說,會清楚很多
.
一般而言我們講看到東西在發光,除了物體自發光外就是反射外在光源。
而黑洞的性質讓他不會有光從他本身出發往外(無論是自發光或反射光),所以我們是不會看到一顆“發光的黑洞”。
我們一直在討論的都是周圍吸積盤所產生或外來恆星發出的光,受到黑洞引力影響最終往外射出可以被觀測的模樣。
Q1 B
Q2 B 太陽質量太小不夠變成恆星黑洞
Q3 A
Q4 A
Q5 黑洞不是甜甜圈 是吸收氣體或是星系時所發出的分流
且黑洞並不是洞 算是一個不發光的球
其實我很好奇,銀河系中心與帶動外圍的旋轉,是黑洞的引力還是暗能量的牽引..?
更好奇的是,既然銀河系中心是超大質量黑洞,那是不是代表在仙女座星系吞併之前,會被中心黑洞逐漸毀滅嗎?
好問題,來研究一下
@PanSci 泛科學 我覺得這個答案沒有絕對,因為不是親眼見證,都只是推算,不過好奇心比黑洞引力還重啊!
@呆熊 愛因斯坦:「我沒有特殊的才能,只是有強烈的好奇心。」
@PanSci 泛科學 會為我的問題發一部解釋專題嗎? 哈哈?
機會很大
如果有一顆行星在一個適合的距離維持公轉,這個黑洞的吸積盤是否就能像太陽一樣供應那顆行星上的生物一切能量?
而對那顆行星上的智慧生命來說,他們的太陽就是一顆發出光和熱的黑色球體,也就是黑太陽?
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