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遭慘棄!高通緊急喊停自家,基於英特爾Intel 20A的晶片設計。郭明錤再爆猛料,3nm將選擇台積電或三星代工。INTC第二季度財報超預期,晶圓代工IFS業務成新希望,回溫之路全面押注AI。-侃侃有餘
英特正穩步推進四年五個製程節點計劃,致力於在2025年重新獲得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同時,還從工藝、先進封裝、小晶片、軟體等方面加強佈局,著力於提供系統級代工服務。
儘管英特爾喜報不斷,但據wccftech報導,在2023年預計只有蘋果將推出全球首款3nm晶片,而高通將在今年底發表的驍龍8 Gen3晶片中堅持使用台積電N4P工藝。
分析師郭明錤在博文中表示,由於晶片設計所需的巨額費用,高通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高通由於欠缺像高通這樣一線晶片設計業者合作,可能已經停止了基於Intel 20A製程的晶片設計。
#高通 #英特爾 #Intel20A #台積電 #3奈米 #晶圓代工 #三星 #驍龍8Gen3
侃侃有餘天天更新科技相關新聞
突遭慘棄!高通緊急喊停自家,基於英特爾Intel 20A的晶片設計。郭明錤再爆猛料,3nm將選擇台積電或三星代工。INTC第二季度財報超預期,晶圓代工IFS業務成新希望,回溫之路全面押注AI。-科技新聞視頻發布於2023-08-10 11:14:48
頻播放長度09:01
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xvTzhDZD8
季辛吉想超車台積電 代工下單台積電 所以他想用台積電打台積電?
沒有pdk沒有產能 客戶不會下單
郭大,我想初版的PDK應該是有的,只是是否在以後量產時會有出槌只就要經過多家廠商前後多次來磨合了。
郭大,我想初版的PDK應該是有的,只是是否在以後量產時會有出槌,就必須就要經過多家廠商前後多次來磨合了。
@Tzou Samsam大,相信高通不會當英特爾白老鼠了。
如果真如老郭所言,此時高通不用Intel 20A繼續做設計,實則是非常明智之舉,因為現在一顆複雜的3nm晶片設計成本早已經超過至少6億美金,甚至是更高,這裏面包括了從RTL一路走到gate-level與Layout,光罩的幾百位工程師耗時至少1~1.5年的成本,外加上購買幾十個IP費用(在3nm製程的IP費用估算也應該在100萬~500萬美金),軟硬核驗證,與半導體廠PDK,DFM,DR,乃至layout磨合與80多層的光罩製作,其中EUV光罩也近20層以上,試產,甚至是要往下走到先進封裝設計上,這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你要是想跨多家半導體代工廠來生產,光是應用在這幾家半導體廠生產要用的設計成本上,在不景氣情況下就會讓你吃不玩兜著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未來給晶片設計商能走多家半導體廠生產之路,也將會越來越窄,這就是現實與趨勢。
Intel 18A與20A固然在實驗線已做過驗證,但是沒有Hi-NA EUV機台,你是要怎麼做? 幫括台積電與三星要做2nm製程也面臨一樣的情況, 難不成還是走MP這條費力費時又會影響良率之路? 就跟當年台積電做N7時所面臨的相似情況? 台積電目前已有蘋果再做N3B量產,而工序更少,成本較低的N3E已有多家在做最後設計衝刺外,在2nm製程也有蘋果與Nvidia跑實驗驗證線,比較下來誰會更有保障未來生產的能力,就不言而喻了。
我過去一直強調要在半導體代工業競爭,所拼的就是 – 技術,優質且量大的產能,扎實的財務結構。 這三者是缺一不可,因為高端先進晶片的代工,早已走到了產業金字塔的頂端,這也是台積電的其它對手感到超級著急的原因所在,落後就是挨打的份! 如果台積電繼續在這三項中保持領先,以後留給這些晶片設計商找代工的路也會更加集中到台積電,其它能選的路往後也就不會太多了。
台積電加油!
P.S 有許多網友不希望我在說股市,但在緊要關頭我還是會說一下。還記得我在7/15日的留言嗎? 當時就說過要警慎,那時台積電股價就是在前波段的最高點590~591,短線要注意,希望當時能對一些網友有幫助。 過去我也早留言過,RMB過7就必然會見到7.2,如今已驗證。 也曾說過Broadcom過900就要出一些,如今也已達標。
還是很希望sam大在半導體專業和股市都能持續分享看法^^
很希望Sam大能多說股市?
如果真如老郭所言,此時高通不用Intel 20A繼續做設計,實則是非常明智之舉,因為現在一顆複雜的3nm晶片設計成本早已經超過至少6億美金,甚至是更高,這裏面包括了從RTL一路走到gate-level與Layout,光罩的幾百位工程師耗時至少1~1.5年的成本,外加上購買幾十個IP費用(在3nm製程的IP費用估算也應該在100萬~500萬美金),軟硬核驗證,與半導體廠PDK,DFM,DR,乃至layout磨合與80多層的光罩製作,其中EUV光罩也近20層以上,試產,甚至是要往下走到先進封裝設計上,這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你要是想跨多家半導體代工廠來生產,光是應用在這幾家半導體廠生產要用的設計成本上,在不景氣情況下就會讓你吃不玩兜著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未來給晶片設計商能走多家半導體廠生產之路,也將會越來越窄,這就是現實與趨勢。
Intel 18A與20A固然在實驗線已做過驗證,但是沒有Hi-NA EUV機台,你是要怎麼做? 包括台積電與三星要做2nm製程也面臨一樣的情況, 難不成還是走MP這條費力費時又會影響良率之路? 就跟當年台積電做N7時所面臨的相似情況? 台積電目前已有蘋果再做N3B量產,而工序更少,成本較低的N3E已有多家在做最後設計衝刺外,在2nm製程也有蘋果與Nvidia跑實驗驗證線,比較下來誰會更有保障未來生產的能力,就不言而喻了。
我過去一直強調要在半導體代工業競爭,所拼的就是 – 技術,優質且量大的產能,扎實的財務結構。 這三者是缺一不可,因為高端先進晶片的代工,早已走到了產業金字塔的頂端,這也是台積電的其它對手感到超級著急的原因所在,落後就是挨打的份! 如果台積電繼續在這三項中保持領先,以後留給這些晶片設計商找代工的路也會更加集中到台積電,其它能選的路往後也就不會太多了。
台積電加油!
P.S 有許多網友不希望我在說股市,但在緊要關頭我還是會說一下。還記得我在7/15日的留言嗎? 當時就說過要警慎,那時台積電股價就是在前波段的最高點590~591,短線要注意,希望當時能對一些網友有幫助。 過去我也早留言過,RMB過7就必然會見到7.2,如今已驗證。 也曾說過Broadcom過900就要出一些,如今也已達標。
@Catherine Liu 我很想,但是前已有某些約定,所以只能點到為止,也謝謝你的抬愛,以後我會再不違背約定的前提下盡力就是了。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這小子光榮事蹟已經 有人還把他的當成正確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