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飛視頻 » 科學 » 室溫超導即將改變世界?如果LK-99不是超導體,有研究價值嗎?超導現象到底怎麼來的?

室溫超導即將改變世界?如果LK-99不是超導體,有研究價值嗎?超導現象到底怎麼來的?

室溫超導即將改變世界?如果LK-99不是超導體,有研究價值嗎?超導現象到底怎麼來的?-PanSci 泛科學

#老協珍亮晶精 每日補足葉黃素才是真正晶亮有神的重要關鍵!https://lxz.com.tw/categories/lutein

*建議開啟cc字幕,獲得最佳觀看體驗*

00:00 室溫超導體 LK-99
00:39 老協珍亮晶精 廣告段落
01:15 超導體是什麼?
02:36 超導體是怎麼被發現的?
03:54 為什麼零電阻BCS理論是什麼?
05:51 超導體為什麼會漂浮?
06:42 會飄就是超導體嗎?
08:03 超導體容易被應用嗎?
09:54 高溫超導是怎麼來的?
11:35 LK-99 是真的嗎?
12:28 LK-99 還是具有研究意義?

// 延伸閱讀 //
量子電腦的全新可能性:自旋三重態非常規超導體

量子電腦的全新可能性:自旋三重態非常規超導體


超導研究突破:在 15℃ 觀測到超導現象

超導研究突破:在 15℃ 觀測到超導現象

// 參考資料 //
https://arxiv.org/abs/2307.12008
https://arxiv.org/abs/2307.12037
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Solids/scdis.html
http://www.phys.nthu.edu.tw/seminar/pre-phys/2010S/Supercondutor_20100505.pd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ux_pinning
https://www.ch.ic.ac.uk/rzepa/mim/century/html/ybco.htm

旋轉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Solids/bcs.html

Superconductor reveals new state of matter involving pairs of Cooper pairs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謝富丞
腳本:謝富丞
剪輯:黃彥然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https://lihi1.com/BWeoe

PanSci泛科學與你探索公眾議題中的科學、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新發現!

頻播放長度15:15

視頻發布於2023-08-08 19:00:42

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CumHKp2IE

20個評論在"室溫超導即將改變世界?如果LK-99不是超導體,有研究價值嗎?超導現象到底怎麼來的?"

  1. 阿不拉的秘密基地

    有一說一,這視頻是我在這段時間內觀看的數十個相關影片中說明的最完備以及難度恰到好處的,內心激動不表達一下無以派遣我的感謝,感謝你們團隊的付出製作。

  2. 沒意外應該是A啦,我記得美國研究機構透過計算的方式有重現,但因為銅離子嵌入的位子尤其重要。
    但至少在材料學中我們知道類似的結構又怎樣的特性就是一個突破了

  3. LK99就像100分的考卷考了60分, 但是給了新的解題思路。後面的人要考100分,指日可期。

  4. LK99就像100分的考卷考了60分, 但是給了新的解題思路。後面的人要考100分,指日可待。

    1. 额,确实如此
      另,“指日可期”是一个用词的小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2. @程緯住 其實就像中國古代煉丹練出了”火藥”
      然後發現其性質會爆炸,然後就會有人接著研究配方和製程
      雖然不知道韓國LK99煉丹了幾次用了多少種組合和材料,也畢竟搞出了個成品
      話雖如此,還是得先復現出另一個LK99,畢竟這時代凡事講證據,影片論文都可能造假,唯有第三方復現可信

  5. 不知道本集的文稿是什麼大神做的,
    但真的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專業 精粹 簡化 幽默 好笑 什麼都有
    感謝製作團隊的用心

  6. LK99的論文當中是在說明一維超導架構,在特殊的原子組成當中可實現,但目前實驗復現的結果是如此粗糙的燒製過程顯然無法將原子控制得很精確,讓他們乖乖待在想要的位置
    以技術上來說只要能夠有原子級別的列印能力,那麼論文章中的這個構造就能實現,不過趙個一維超導結構的理論終究無法透過實驗證明,意思是說這論文依然還是處在理論階段,因為唯有做出完美的單獨一維通道並在兩端點通電後才能排除其他”成分雜質的干擾”,但目前的實驗室都是直接拿一整塊混合物去量測,因此即便出現了各種不同程度的反磁性還是低電阻等,都無法證明是該一維通道結構的成形產生的效應,也就是說要驗證論文的難度極高。
    另外就是一維超導通道看起來就是如大家說的不耐高電流,因為高電流就是看導體截面積,一維這麼細的通道顯然算一算就能知道電流上限,只能等該構造可以被大量堆疊製作成一整塊才有搞頭,但就連一維通道都很看運氣了,要一整塊顯然技術力目前人類辦不到,完全只能靠工法去摸索,而這個工法還得建立在論文的基礎上,直到可以真正的實現該工藝之後,論文才有機會得到”證實”,這段路遠到可能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因為人類永遠都在尋找可以任意排列印刷原子結構的方式,只要能夠辦到的話基本上宇宙萬物所有東西都能像3D打印那樣出現,只是事與願違,原子分子結構關係到很多力的牽扯,不是跟玩樂高那樣簡單,因此韓國這論文即便是站在假設成立的角度在技術上也非常難以驗證。

    材料學探索的路永遠都不會停止,顯然的越接近原始素材的材料基本上已經被探索完畢,就如燈絲這種單一元素的材料,在現今也都不足為奇,21世紀的材料研究著重的點就是高度”人造結構”
    也就是元素本身已經不是重點了,更像是誰能夠玩出原子化學鍵當中的新特性,並且做出一塊可以被人類所使用的產物,該產物在宇宙當中幾乎不存在,就是人類利用對特性的理解所創造出來的一個新事物。

    1. 我想請教一下,IBM在三十年前就成功排列過原子,是否能用這種技術排列出具有一維通道的金屬以印證這個理論呢?還是就算排列出來也沒用?
      IBM當時的技術是排列金屬表面,不知道現在又進步了多少。或許二維的排列與三維的排列是天差地別,只是我不懂而已。

    2. @zoo
      實際上就是一種概念
      就好像用膠帶就能在碳上面沾起來一個二維平面的碳一樣
      但是這種製備方法跟真的產生出足以使用的石墨烯完全是兩回事情

      當然真的存在這個概念
      也真的存在這個技術,甚至真的存在這個東西
      但是實用的話就…

      畢竟量子的尺度跟宏觀世界的尺度差非常多
      任何低效率的製備都意味著幾乎沒有用,只能拿來研究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