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苗施打前,那些你該知道的事!|【泛泛泛科學 Podcast Video 28】-PanSci 泛科學
隨著國內疫情升溫,許多人都在討論該不該施打疫苗。不論你是想打疫苗的人,還是對疫苗仍抱有疑慮的人,歡迎來看看這集,一起了解施打 COVID-19 疫苗的作用!
0:00 疫苗知識大補帖
0:16 誰該先打疫苗?
2:34 不良反應不等於副作用
3:47 打了疫苗,感染OUT?!
? 想聽更多疫苗相關知識?完整版在此:
https://sndn.link/pansci-9527/45UaCj
? 沒錯我們有 podcast 唷:
Apple Podcasts:https://lihi1.com/wUjjC
Spotify:https://lihi1.com/CHZgM
Google Podcasts:https://lihi1.com/D4lyQ
SoundOn:https://sndn.link/pansci-9527
延伸閱讀:
COVID-19疫苗施打前,應該要知道(1):注意事項與疫苗原理
COVID-19疫苗施打前,應該要知道(2):副作用與疑似不良反應
? 防疫小尖兵,快來測測你的防疫指數:
https://lihi1.com/yZrnP
_
#COVID19 #疫苗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莫德納 #BNT #輝瑞 #AZ #嬌生 #科興 #國藥 #Novavax #高端 #施打 #打疫苗 #健保快易通
PanSci泛科學與你探索公眾議題中的科學、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新發現!
頻播放長度05:03
視頻發布於2021-05-21 21:00:17
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by4MtR4X4
是喲,打疫苗的目的主要是「防重症」、「防死亡」,而這二目的在市面上所有核准的歐美疫苗中,包括AZ,都有相當好的表現。
另一目的,就是形成「集體免疫」,讓病毒在此群體不容易互相傳播,最後可能可以自己消失。
大多數台灣媒體在報導疫苗時相當偏頗,只著眼防感染的保護力,這個完全是不對的啊⋯?
是喲,打疫苗的目的主要是「防重症」、「防死亡」,而這二目的在市面上所有核准的歐美疫苗中,包括AZ,都有相當好的表現。
另一目的,就是形成「集體免疫」,讓病毒在此群體不容易互相傳播,最後可能可以自己消失。
大多數台灣媒體在報導疫苗時相當偏頗,只著眼防感染的保護力,這個完全是不對的啊⋯?
Y編的吐槽很讚???
「我朋友的朋友可能不是我的朋友,但我同事的同事,難道不是我的同事嗎?」
神吐槽+優秀的邏輯www
Y編的吐槽很讚???
「我朋友的朋友可能不是我的朋友,但我同事的同事,難道不是我的同事嗎?」
補充一點,現在很多人以為疫苗今天打了,明天就會有保護力,這是錯的。疫苗的作用是讓免疫系統先認識這個敵人,尤其是專一性免疫的B細胞(產生抗體細胞)跟T細胞(殺手細胞)。他們雖然戰力強大,但認識敵人的時間卻很長,平均是10~14天,也因此疫苗注射後會有約2週的空窗期,疫苗的作用在於,讓你在健康時,先把這個空窗期處理掉,後面產生免疫的速度會比較快(雖說比較快,但也要3~5天),所以別再以為這個確診者剛打了疫苗就確診,是疫苗有問題……
感謝補充!!
感謝科普!現在媒體重要的科普的不科普,只在那狂報負面新聞,非常需要像這樣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