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6千元是錯誤決定?跟消費券差在哪?-PanSci 泛科學
刑事律師黃致豪 線上課程「關於國民法官,你應該知道的事」,立即填寫問卷,預約【早鳥優惠】:https://www.surveycake.com/s/3412r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https://lihi1.com/BWeoe
00:00 為什麼要發現金?
00:46 【法普課程】廣告段落
01:20 什麼是消費券?
02:30 先了解「景氣循環」
04:29 發現金 vs 消費券
05:40 比較美日成效,發現金「不正確」?
08:28 普發 vs 菁英主義
10:36 還稅於民 怎麼發最好?
// 延伸閱讀 //
【2022 年搞笑諾貝爾經濟獎】不想努力的我,把運氣點滿就對了
三個經濟學家有四個看法,經濟學家如何從數據做出未來經濟預測?
// 參考資料 //
https://index.ndc.gov.tw/n/zh_tw/lightscore#/
https://goldensun.get.com.tw/Columns/detail.aspx?no=901615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7%BE%8E%E5%9C%8B%E6%AF%8F%E4%BA%BA%E9%A0%98%E8%BF%9110%E8%90%AC%E7%B4%93%E5%9B%B0-%E5%B0%88%E5%AE%B6-%E8%B2%A8%E5%B9%A3%E5%B9%BB%E8%A6%BA%E5%BC%95%E9%80%9A%E8%86%A8-134002683.html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64942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210902002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9227
https://www.taisounds.com/Global/Top-News/China/uid5616911861
http://www3.nccu.edu.tw/~joe/Comm/moea3foldcoouponreviewreport_20210731.pdf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270086/japan-quarterly-saving-ratio-of-households/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王喆宣
腳本:鄭國威、曹盛威
剪輯:蘇庭緯
PanSci泛科學與你探索公眾議題中的科學、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新發現!
頻播放長度12:37
視頻發布於2023-01-23 19:00:24
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Z–v7jNf4
稅制本身就是實施「重新分配財產的正義」,即便這筆錢是超徵而還稅於民,也應盡稅法上的公平正義。
菁英主義並不會更好,在民主政治上的多元主義、代表性即能體現。
課稅本身亦是國家的「盜贓行為」,具有強制性。
故還稅於民選擇普發現金只是單純經由稅制強制手段,重現「重新分配財產的正義」罷了。
若什麼事都要用政治的途徑來看事情,會容易變得狹窄。
只是政府以其收入支應公共支出,支出內容有
1.外部性的處理(環境保育)
2.公共財的提供(公園、公路等)
3.所得的重分配(是,它是其中一項,而且所得倍數有擴大的驅勢)
4.不完全競爭(台電、自來水公司的經營)
5.資訊不對稱(健保等「社會安全支出」)
其實只要能對上這5個方面,這筆錢也算是用的合理了。
@惠承 以目前的官場習俗很難,發標包案都是先給回扣,再外發包,100元資金到實際工程款只剩10元,大家常常說行人地獄,你那個錢就只能做地獄建設啊,然後又愛找外勞,外勞又無所謂,反正他錢撈了就跑回國,管你台灣怎麼地獄他又沒差。除非能像歐美那樣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台灣目前沒辦法做到。
@show illumination 確實現實狀況下有很多病端,但有時我也會有一些浪漫色彩的想法,如果一件事存有理想的解方,是不是能有動機使之自可接受解向最適解移動。
雖然我不否認是夢話一席,但看在三十年來的時間中還是存在一點點的進步可以期待。
身為大學四年級的學生,覺得您說的真的很好,跟我以前大一的經濟學老師說的一模一樣!
感謝協助我們本集腳本的經濟學者
雖然應該不能直接這樣子用,但是我更希望的是可以將多餘的錢去解決台灣現在該有的問題,像是交通規劃什麼的,一千多億不知道可以救回多少可能因道路設計瑕疵而死亡的生命😢
@Zadkr TGX 怎麼不怪那些停在路邊的車子呢
不怪喝酒開車的南部人呢
@will0227 網軍就是藍白色啊笑死
台灣在交通相關的經費上並不缺錢,缺的是有腦袋設計的人,或是缺乏一個能剔除思維僵化的官員的靈活系統,這比獲得更多經費支持要來得更重要,也是台灣道路設計或是都市計劃本身最根本的問題源頭。決策的腦袋不換,你再怎麼花錢改設計也只是缺乏成效,甚至在有更多經費的情況下,讓更多地方越改越糟。
居住問題、交通問題、勞保問題
台灣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問題,多少都需要錢去解決
然而這超徵的問題卻以最貼近民意(不妨有政治手段的嫌疑)的方式去消耗掉這些稅收
雖然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普發一定不是個好的處理方式
@skylark6802 那之前跟高嘉瑜扯上關係那個網軍又是怎回事?什麼顏色?賴清德2019年為什麼呼籲蔡英文網軍停止攻擊?
@cheng Chiang
對la你說得對,公投在台灣最有用,不如民退黨自己的意就耍賴最有用嘛🤪
@IP S 到底在講啥,真不懂還假不懂啊不要丟人現眼笑死人,公投多少是國民黨提的
@輪班急診星人
到底在講啥,真不懂還假不懂啊不要丟人現眼笑死人,公投通過多少是民退黨不鳥的
其實就是中央制定法規,但是地方規劃道路。
所以可能有些道路縣市錯比較多,有些道路是中央錯比較多。
有些時候是互踢皮球,有些真的是法律沒規定好,有些是地貌真的很不一樣…
所以大家要認真選地方首長,至少確定地方首長選上以後,親自監督道路有沒有確實改善(不一定要完全改善,但如果可以完全改善那更好)
@Ben YaMata 可是連所謂人民素質最高的台北市都逃不過藍綠宿命,還談什麼法律.地貌 就…………算了吧!!
政府最可笑的點…
就是平常要做這些都喊沒錢…預算都不肯編,
甚至連軍警消醫護設備津貼人力都不夠,
之前喊說要給警察電擊槍,
結果整隊只有一兩支根本沒人練習沒人帶….
然後突然發現連兩年所謂超徵近兆要還稅,
實際上儘管預算看似比稅收少所以近幾年超徵破兆,
但國家債務卻還是增加,
編了一堆「特別預算」花錢….
要救急救窮紓困
就算要舉債發現金我也認了
但錢不明不白隨便亂花
結果連個人行道都沒有每年害死一堆人
哀
一直都有想到之前在頻道上看到的搞笑諾貝爾獎的內容,但看了很多文章都沒有人拿出來跟普發現金一起講。
不愧是泛科學XD
以前我是很反對普發的,不論是消費卷還是現金。但看過搞笑諾貝爾的影片後,我改變想法了,不是變成普發的鐵粉,而是發現以前都沒有思考過的可能,覺得應該嘗試看看而不是完全的否認。
發錢除了刺激經濟,還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加強通膨壓力。
通膨和失業率在很多時候都是相反趨勢,經濟好會降失業率,但是會拉昇通膨速度。以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經濟狀況下發現金是比消費券好,但或許都不發更好。
當然稅收增加還要去看背後的來源比例,但如果單純是因為經濟很熱絡,那就要非常小心發錢會帶來的通膨壓力。
同意 可是最近幾年都是停滯性通膨😢
想太多,發錢給人民就會通膨,政府大量搞蚊子建設亂花錢和編列幾百億特別預算買軍購就從來都不會通膨?
@David Yu 政府向國外購買商品服務,是要怎麼引起國內通膨?
您該不會以為政府花錢就會通膨吧?請問您知道世界上有「總體經濟學」這門學問嗎?
肯定是支持普發,而且是全部普發,資金自己會找到真正該去的地方,市場會讓真正優質的店或產業拿到這筆錢,自然的淘汰那些不該存在的店家或產業,其他的指定分配都是讓那些不該存在的店家或產業強行續命,而讓優質的沒能拿到他們應該拿到的
看到好幾個覺得應該還債優先,不過台灣的國債比還算是相當健康的,拿去還債的效果就只是未來每年少還一點利息錢,也就是說未來台灣的財政會多出一筆本來要還利息的錢可以花,也就是說還國債事實上就是將這筆錢拿去補貼未來的政府的某個或某些政策上,那麼其實就是把這一大筆錢拿去補貼了未來那些政策所直接受益特定的少數人,這樣真的是好的嗎?你各位就真的這麼相信政府的政策能讓資金有效利用嗎?
不過這其實也不意外,台灣從來就沒有一個真正有用的小政府政黨,長年被各個大政府政黨給治理,導致島上大宗的人都覺得政府應該做這做那才是最好的,
要讓資金有效被利用,政府應該是只解決真正幾個小而重要的事情,例如國防,其他島上的事情都應該交給市場,如此才能發展出真正優質的產業、真正優質的公司,而不是政府想發展的產業或公司
不過這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了,選民長年被各種芭樂票洗腦慣了
我覺得無論是不是普發資金都不一定會往正確的地方去欸….
畢竟絕大多數人消費還是憑個人感覺和價值觀去選擇
這個政策唯一的優勢就是沒多少人會反對發錢政策,可以自己選擇怎麼花真爽
政治大部分都是感性的,人民只想一時爽,講真的國家債務現在不還一樣未來還是要還。
今年稅務只是小賺就要國家吐出來真的很鬧,而且多出來的都是靠特定產業經濟成果墊上去的,結果被講的好像政府搶人民錢一樣,啊真的超徵繳稅看到數字早就跳起來了還要等現在喔?多徵就要普發現金,啊未來短徵要不要大家一起補繳?
一起裝死,然後都是政府的錯😂
特別預算都不在這個盈虧算計中,算進來就是虧得。 讓政府拿去蓋12億的球場國小… 還不如發現金給大家。 公平和成本都是不錯的。
@lu zm 有一說一 現在這種經濟微崩潰的時代 政府負債大於收入其實挺正常的
@艾倫的壓路機是最強的 但盈虧不計算特別預算,特別預算還不用議會監督,搞得烏煙瘴氣的,這就是政府問題了,算上特別預算哪有盈餘。
台灣現在是個處在通膨高漲且經濟成長率在全世界表現中「相對」並不差的狀況,也沒有如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陷入的惡性循環的背景,所以沒有強烈刺激經濟的需求和惡化通膨的必要性。
簡化假設必須要發錢的前提是確定的,那比起消費券,普發給所有人自由運用更符合現在的民眾需求,畢竟三年來的疫情期間大部分民眾或多或少都因過長的疫情生活,而產生負債或收益損失;而且疫情也逐漸進入尾聲,本來反彈式的消費潮就已經很旺盛,真的沒有必要再專注於刺激消費。
所以看要拿錢去還債、繳生活費用、消費、儲蓄等等,自由運用就行。
其實消費券的用意也非常明顯,反而我想知道是消費券在宏觀經濟有影響嗎?比如物價會因此上升?國家之後會因為之前的消費券而微調貨幣政策嗎?
發現金反而容易理解,雖然國家沒有發行更多的鈔票,但在市場上的確有更多的現金出現,所以影響就很容易推理出來
講得蠻不錯的,我個人傾向將這筆錢用來投資長照或挹注社會大眾建設,弱勢族群的醫療補助,單純用發六千元想完全替代通膨疫情問題,根本是杯水車薪,別忘了國民負債的問題
问题国民党跟民众党还有假装是台湾人的中华胶粉红会一直靠北
如果可以 你看往前的長照建設是蔡政府執政後比往年都要高
對我們發標公司而已,建設必須回扣,所以還是回到財團口袋裏。
如果要讓超徵的稅金讓民眾擁有更好生活,我只想到救救健保啊!
我決定把6000元裡面的其中一部分用在超級感謝,雖然我還沒有拿到6000塊,但是你們真的很棒
小部分捐大部分花XD
這集雖然是用經濟學為基礎,但卻以財會思唯討論“ 該如何發”有點可惜,限縮了思考的範圍。即使經濟學也經常會有“外部性”的議題,也就是投資到一些非經濟的部門,例如,教育、科技或基礎建設等,對國家也是有幫助的。且不論這筆錢是不是真的多賺的,預算的使用法有很多,而發錢只是其中最“直覺”的做法 !!!